• <cite id="yv49d"><span id="yv49d"></span></cite>
    1. <cite id="yv49d"><noscript id="yv49d"></noscript></cite>
      合陽百良鎮:征遷路上顯黨性,革命家屬揚美德
      發表時間: 2016-06-07來源:

           5月30日一大早,合陽縣百良鎮人民政府門前異常熱鬧,臨河村村民、劉江霞之子劉亞嬰為百良鎮黨委、政府送上“傳統教育典范,‘兩學一做’先鋒”的錦旗。

           劉江霞老先生出身于百良鎮臨河村首富之家,1932年春加入中國共產黨,1933年在韓城中學上學,假期回鄉組建中共臨河村黨支部,并擔任臨河村第一任黨支部書記。先后兩次捐贈數額不菲的家產作為黨的經費。自劉江霞投身革命以來,因其家僻處韓、 合交界,黃河岸邊,故成為共產黨地下活動據點,人稱“韓城租界”。他多次為黨的活動捐籌經費,且不少黨的負責同志經常隱蔽其家,吃用盤纏,一律供應,數年 之間,家資耗費貽盡,在敵人的一次掃蕩中,劉老帶領家人藏身村外深溝才躲過一劫。從此當年的藏身之地成為劉家的幸運地、神圣地,老人去世后也遵其遺愿安葬于斯。沿黃公路建設是省委、省政府確定的全省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工程,對促進合陽旅游、促進百良鎮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意義的一項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,沿黃公路的施工路段 恰恰經過老革命劉江霞的墓塋。面對遷塋,劉家子孫有太多的不甘、不愿、不舍和惶恐。

           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,召開專題黨委會議研究,并成立了以黨委書記王耀龍為組長的領導小組深入臨河村實地踏看、登門走訪、選定新址、多方溝通,形成遷移方案。黨委政府的誠意感動了以劉老先生的兒子劉亞嬰為代表的劉家后人,他們表示愿意積極配合遷塋。

           5月28日在家屬、鎮村干部及施工隊的共同努力下,將老革命劉江霞老先生的墓塋遷到新址。此舉,得到了臨河群眾的一致好評,革命家屬也非常滿意。共產黨員的先進性與劉江霞老先生的良好家風得到彰顯。

           “文明征遷見黨性,革命家屬揚美德”在百良鎮傳為一時佳話。(百良鎮 吉宏偉、王娜供)

      責任編輯:和諧中國網
      尊彩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