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<cite id="yv49d"><span id="yv49d"></span></cite>
    1. <cite id="yv49d"><noscript id="yv49d"></noscript></cite>
      楊凌10老人逛西安
      發表時間: 2009-06-18來源:
      【編者按】家庭是社會最基本的組成單元,家庭和諧,社會才能和諧發展。今年是建國60周年,為了讓年老的父母親身感受建國60年來西安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,同時在農村樹立孝親敬老的典范,家住楊凌區蔣家寨村的蔣氏兄弟組織家族10位老人“逛西安”,用這種特殊的方式喜迎建國60周年。

      蔣栓樓的媳婦陪著婆婆“逛西安”

       

      蒲志發代表蔣家寨村老年協會講話并接受采訪

      蔣耀文代表“逛西安”的老人講話并接受采訪

      蔣建昌代表孝親敬老的蔣氏兄弟講話并接受采訪

      【和諧中國網hxzg.net陜西報道近日,楊陵區大寨鄉蔣家寨村10位老人乘“專車”出發,集體“逛西安”。
          從鐘樓到大雁塔,從華清池到大唐芙蓉園,從西高新到曲江池遺址公園,老人們將領略古城西安的魅力和現代化進程。老人們還將品嘗西安的美味小吃,平生第一次感受“暖水閣”的健康足浴以及湯峪溫泉的舒心。

      集體“逛西安”

      這一次親情游的老人系蔣家寨村蔣氏宗族的10位老人,年齡最大的82歲,最小的60歲。之所以選擇“逛西安”,一是看一看西安解放60年來的巨大變化,二是考慮到個別老人年齡偏大,不宜長途顛簸。
          蔣栓樓在家里排行老二,他激動地說:“現在農村條件好了,房子蓋了,女兒也出嫁了,生活條件越來越好。老人忙碌了一輩子哪里都沒去過,作為兒女,就是想讓老人出去散散心,到城里也逛一逛。年輕人多半在城里工作,回家的機會少。我們把老人組織起來,集體出游,老人之間有共同語言,旅游的過程我們拍攝下來,刻成碟片,將來他們走不動的時候看一看,回憶一下也有一些樂趣。”
          從事了一輩子教育工作的蔣耀文是這次“逛西安”的老人之一,他說:“兒女有這份孝心,作為老人,心里很寬慰??紤]到個別老人年齡偏大,一位兒媳婦全程服務老人,這本身就體現了家庭的和諧。”

      農民“不差錢”

      早在1996年,《陜西農民報》用半個版面刊登了一篇題為《我們村的大學生——蔣建昌回鄉帶領鄉親致富記》的報道。報道大學畢業的蔣建昌回到蔣家寨村,種果樹、搞養殖,帶領當地農民致富。如今的蔣建昌在楊凌示范區城里買了房子,打理著楊凌170畝果園和農莊。
          談到組織長輩出游這件事,他的見解頗為獨特。他說:“全球的經濟危機導致老百姓的消費能力下降,政府在宏觀調控的同時,甚至通過發放消費券等形式刺激消費。作為普通老百姓,我覺得這一次“孝心親情游”本身就是咱普通老百姓對旅游消費的一次小小的拉動。歸根結底的一句話就是——咱農民“不差錢”。

      盡孝“早為先”

      “百善孝為先”,孝親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。但是,很多人觀念有問題,總是說,等自己賺了錢,等自己有時間的時候,一定會怎樣怎樣。其實,盡孝應該“早為先”。蒲志發代表蔣家寨村老年協會講話,他說:“蔣氏兄弟組織家族10位老人集體逛西安,這在方圓幾十里還沒有過,這種厚養薄葬的觀念是和諧新農村建設的需要,在農村樹立了孝親敬老的典范。”
          據悉,這一次“逛西安”之后,他們還將陸續組織老人“去延安”、“上北京”。

      蔣栓樓攙扶著老母親在曲江池遺址公園

      82歲的老人拄著拐棍走完了大唐芙蓉園

      責任編輯:和諧中國網
      尊彩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