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<cite id="yv49d"><span id="yv49d"></span></cite>
    1. <cite id="yv49d"><noscript id="yv49d"></noscript></cite>
      周明:新時期前后的《人民文學》
      發表時間: 2009-07-13來源:
      周明說,發表《哥德巴赫猜想》的那一時期,可謂是《人民文學》的黃金時代。

        ■人物名片

        周明,1934年出生于陜西周至縣,20世紀50年代中葉畢業于蘭州大學中文系,當年即進入中國作協《文藝學習》雜志社。1957年因該雜志與《人民文學》雜志合并而成為《人民文學》工作人員,其后在該雜志工作三十多年,歷任編輯、編輯部主任、常務副主編。曾任中國作家協會創聯部常務副主任,中國現代文學館副館長等職。著有《那年冬天沒有雪》、《為霞滿天》、《雪落黃河》等。

        1949年10月創刊1976年1月再“創刊”

        “四人幫”下令,重新出版的《人民文學》不能說是復刊。1976年1月,《人民文學》“創刊號”問世。1976年10月,“四人幫”垮臺了。1977年初,文藝理論家、詩人張光年(即《黃河大合唱》的詞作者光未然)出任了《人民文學》的主編。我們準備出一期紀念周恩來的專號,當時,我向王炳南約稿。因為周總理兼任外交部長的時候,他是辦公廳主任。其他同志還約了一批老同志的文章??锍鰜砗?,鄧穎超請她辦公室的同志打電話給我們,對大家表示感謝。接著,我們組織了一篇紀念賀龍的文章。當時,賀龍還沒有平反。我們想請對賀龍比較熟悉的人來寫,我和編輯部的人找到了王愿堅,他說太好了,這也是一個學習的機會。我們就聯系了賀龍元帥的夫人薛明,和王愿堅一起去了她在北新橋的住處。薛明和我們談了幾個小時,大家幾次一起流淚。后來,我們決定用賀龍親屬名義發表,王愿堅幫助整理。這篇文章后來發表的時候,就用了賀龍三個子女的名義。沒想到,這篇文章發表后產生了很大影響,日本通訊社報道了這件事,說“中國國內最大的文藝雜志《人民文學》發表了一篇紀念前總理、元帥賀龍的文章,看來中共對前元帥賀龍有所松動。”其實,這完全是我們自發做的。由于我們的“示范”作用,很多被迫害致死的人的同事和后輩,紛紛開始寫文章發表,懷念他們的朋友和親人,其中就有陶鑄的女兒陶斯亮,她寫的《一封終于發出的信》感人肺腑。

        當年春天,崔道怡向北京市作者劉心武約稿。1977年9月21日下午,他收到劉心武的小說《班主任》,隨稿還附有一封信。崔道怡認為,作品很有現實意義,立即送交復審。編輯部有人認為,《班主任》所寫的問題太尖銳,因此猶豫不定;但大多數編輯人員認為,小說主要塑造了張老師的正面形象,作為揭批“四人幫”的作品,應該發表。最后提請主編張光年定奪。10月7日下午,張光年把大家召集到他家里,聽取了大家的意見,他果斷拍板,肯定了《班主任》揭批“四人幫”的尖銳性,認為這樣的作品越尖銳越好。于是,1977年11月號的《人民文學》,以頭條位置隆重推出了《班主任》。很快,它就在全國引起了“空前”的巨大反響。

        可以說,張光年的決定和《班主任》的出現,促進了文學的撥亂反正和新時期的思想解放。

        約請徐遲創作《哥德巴赫猜想》

        當時,中央提出要實現四個現代化,這個口號很振奮人心。要實現四個現代化,肯定需要知識,需要知識分子。我想,能不能找個知識分子的典型人物來寫一寫?當時,社會上流傳著一個叫陳景潤的數學家的故事。一個傳言是,美國有一個代表團來,見到我國領導人就問陳景潤,領導人就讓人找,結果在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找到了,說這個人是個“怪人”,是走“白專”道路的。但是,我們了解到,哥德巴赫猜想在國際數學界是一個大難題,他在國內沒有刊物發表論文的情況下,把論文偷偷寄到國外發表了,引起國際數學界的重視。大家就提出,寫寫這樣的科學家多好啊。當時,葉劍英還題寫過一首《攻關》的詩,陳景潤能把這個難題攻下來,是很了不起的。

        把這個選題確定下來以后,我們又開始考慮,請哪個作家來寫比較好。這時,大家不約而同地想起了徐遲。因為他是詩人、也是散文家和翻譯家。1964年,他曾在《人民文學》發表過一篇名為《祁連山下》的報告文學,就是寫敦煌的大藝術家常書鴻的,這是一個知識分子題材。而且,他寫李四光的報告文學《地質之光》也即將在《人民文學》發表(后來刊發于10月號)。因為那時的作家寫工農兵的比較多,寫知識分子的比較少,所以大家才想到了他,我以前也認識他。1977年秋天,我開始和徐遲聯系。

        徐遲原來在《詩刊》做副主編,后來響應中央的號召“作家到火熱的生活中去”,連編制也轉到了湖北省文聯。我在電話中先問候了他,他告訴我身體還好。我就說明了我們的意思,徐遲說單位正要動員他退休,他準備回老家浙江湖州南潯鎮看房子,如果要他做這個事,就必須跟單位打招呼。我說,“可以,我們借調你出來。”他說,能這樣那我當然太高興了。我跟他們單位的領導說明了這個事情,由于《人民文學》是全國性刊物,單位也表示支持。我告訴他單位同意了,他很興奮。因為有10年被奪去了創作的權利,現在終于能寫東西了。我說我安排你住招待所,他說不用,我住親戚家。兩天后,他就到了北京。

        初會陳景潤發表《哥德巴赫猜想》

        他下決心寫之后,我馬上與科學院電話聯系。說明來意之后,接電話的人委婉地說,我們科學院有很多又紅又專的科學家,陳景潤是一個很有爭議的人物,你們寫出來以后怎么作為典型宣傳?他表示要向領導匯報。

        當時中國科學院的領導是方毅同志,思想很開明。我后來跟方毅的秘書聯系,秘書告訴我方毅同意寫。我就與數學研究所第五科室聯系,黨支部書記李尚杰很熱情,他表示歡迎我們到數學所。1977年秋天,我和徐遲到了科學院數學所。我找到了李尚杰,他說小陳人本質挺好的,可能外面傳言說他有一些怪毛病。我這里有很多資料,你們先看一下,然后他就出了辦公室。

        過了一會兒,他回來了,后面還跟著一個人,穿一身藍色的棉制服,因為當時已經是深秋了,他個兒不高,戴著一個棉帽,一張娃娃臉紅撲撲的,顯得很年輕。李尚杰說,這就是陳景潤,然后介紹了我。我給他介紹了徐遲,陳景潤說,徐遲,我知道,他是詩人,我讀過他的詩。兩人很快拉近了距離。我們說明來意后,陳景潤像小孩一樣發出了連珠炮,說不要寫我不要寫我,要寫敬愛的……徐遲笑了,就說我不是寫你,是來寫數學界的,來寫四個現代化的,但是要采訪你。他說那行。我們就和他聊天,發現他說話用的都是書面語言,沒有自己的說話習慣。

        為了寫好陳景潤,徐遲買了一本馬克思的《數學手稿》,他還先后閱讀了《中國古代數學史》,華羅庚的名著《堆壘素書學論》、《數論導引》等,讀不懂,他就向數學家請教。為了全面了解陳景潤的情況,徐遲還特意訪問了數學家吳文俊、王元、楊樂、張廣厚和《數學學報》的負責人等,并閱讀了他們的一些學術論文。半個多月以后,徐遲寫好了初稿。我和他一起討論并請李尚杰來訂正了一些事實。

        徐遲把稿子改好以后,我送交給了張光年。他看了以后連聲說好。1978年1月,《哥德巴赫猜想》在當期《人民文學》刊出,迅速在科學界和讀者中引起劇烈反響。這篇報告文學把一個“畸形人”、“怪人”還原成了一個正常人,顛覆了以往報告文學以工農兵為主角,塑造高大全的人物形象的做法。它在塑造科學家形象方面走在了時代前列,讓“臭老九”第一次成為了報告文學的主角,成為中國文學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。在其后的若干年里,在繼任主編王蒙、劉心武的主持下,《人民文學》陸續刊發了大量有突破性的、膾炙人口、影響深遠的優秀作品,那段令人難忘的歲月,可謂是《人民文學》的黃金時代。

        口述/周明 采寫/本報記者張弘 攝影/本報記者郭延冰

        ◇雜志檔案

        《人民文學》是新中國第一家全國性的文學期刊,1949年10月25日推出創刊號,首任主編為茅盾。1949年9月,毛澤東曾為《人民文學》創刊號題詞:“希望有更多好作品出世。”1966年6月,《人民文學》被迫???,1976年1月復刊。從1977年開始,《人民文學》陸續刊發了《班主任》、《哥德巴赫猜想》等優秀作品,為推動新時期的文學繁榮做出了巨大貢獻,并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作家。在1980年前后,《人民文學》的訂數曾達150萬份。

        ◇《人民文學》歷任主編

        1949年10月-1953年6月,茅盾;1953年7月-1955年11月,邵荃麟;1955年12月-1957年11月,嚴文井;1957年12月-1966年5月,張天翼;1976年1月-1976年冬,袁水拍;1977年初-1978年10月,1980年4月-1983年7月,張光年;1978年11月-1980年3月,李季;1983年8月-1986年12月,王蒙;1987年1月-1989年,劉心武;1990年-2005年,劉白羽?,F任主編為韓作榮。

      責任編輯:和諧中國網
      尊彩网